“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即将到来。你知道吗?今年七夕节,本世纪最晚!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但它在公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可能在7月31日至8月30日中的任意一天,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闰月。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它是兼顾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而制定的一种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月以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即朔望月为准,一个朔望月平均长度约29.53天,积12个朔望月为一个农历年,长度354天或355天,与一个回归年(约365.24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下来就已超过一个月。“经年累月”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对应的现象。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时间差”,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即每隔两三年增加一个闰月,大约在19个农历年当中有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7个闰年(每年13个月)。这样操作,就使得农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基本相符,方便了公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农历乙巳蛇年是闰年,有一个闰六月,年长384天,比公历2025年多了19天。受闰六月影响,乙巳蛇年内的一些农历节日,如七夕节等,都向后推迟。去年七夕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在8月10日,今年七夕节对应的公历日期则落在了8月29日。
赖迪辉表示,21世纪这100年内,今年七夕节来得最晚。这样的年份还将有一次,是在2055年,而最早七夕节则落在2006年,对应的公历日期为7月31日,这样的年份还将有两次,分别是2044年和2082年。
七夕节是一个以爱情为主题的浪漫节日。这一天,我国民间有乞巧、晒书、拜月等习俗。“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一天,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赖迪辉说。(记者:周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