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慧峰)记者从8月19日至21日在河南洛阳召开的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上获悉,目前,我国重要石窟寺的重大险情基本消除,已初步建立石窟寺系统性、整体性保护体系。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表示,近年来,各地着力建设完善石窟寺保护研究机构,不断提升中小石窟寺保护水平,推动石窟寺保护研究展示不断取得显著成效,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迸发生机活力。中国石窟寺系统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格局逐步构建,石窟寺保护研究阐释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石窟寺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之一。我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经过70多年的努力,我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与会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石窟寺保护在体制机制、系统保护、科技攻坚、人才培养、价值阐释与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立足新起点,要坚持保护第一、最小干预和合理利用原则,总结保护管理经验,深化价值研究阐释,深层次推动石窟寺保护协同合作,突出制度供给,充实保护力量,实现科学、长效、精准保护。要秉持和合共生的理念,谋划推进石窟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共护、共享、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