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新华社| 2025年06月30日 11:16

新华社西安6月30日电 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杨湛菲、郑昕、陈晨

滔滔渭水东去,石鼓山巍然矗立。山脚下,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蕴藏着中华文明密码。

展厅中,镇院之宝何尊陈列于柜中,古朴典雅、浑厚凝重,腹底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讲解员滕晓华一如既往为游客认真介绍这一镇院之宝。

“每天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大家在一件件青铜瑰宝中,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滕晓华说。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宝鸡市考察,来到博物院参观。伫立于何尊前,总书记久久凝思。

“当时,在何尊旁,总书记同我就‘中国’的概念进行了交流。”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滕晓华依旧印象深刻,“总书记问得很详细、很专业。总书记对青铜器及其文化内涵的熟悉、对文物保护传承阐释工作的重视、对中华文明的深沉热爱,令我们深深动容。”

藏礼于器,以器述史。

“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

“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推进青铜器保护研究,加强文物宣传阐释。如今,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到文物修复工作之中,提高了修复的效率和水平。”博物院文物保护管理部副主任崔睿华说。

在博物院文物修复室内,修复师们对文物做完基本清洁后,再使用环氧树脂胶等新材料正式修复。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技术,可以更好地对文物进行拍照建档、信息扫描等。

“去年,我们和西北大学合作开展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对馆藏38件2级及以下病害较为严重的青铜器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崔睿华说,今年,博物院正在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开展青铜器修复合作项目,对宝鸡出土的91件青铜器进行修复,继续挖掘价值内涵。

溯文明之源流,答时代之新问。

考察中,总书记叮嘱大家:“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我们由衷感受到总书记的殷切期盼,这勉励我们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传承、探索文化创新发展。”博物院院长宁亚莹说。

2024年12月底,经过数字化、沉浸式技术提升改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开放展览,展出文物1100余件。

“比如总书记驻足细看的何尊,借助投影与三维动画技术,青铜纹饰从器身剥离,再旋转、放大,每一道夔龙纹的弯折起伏都显得更加生动。”宁亚莹介绍,游客更容易捕捉到丰富的信息,同时降低了理解门槛,得以参与一场可以“听见”“触摸”“走入”的跨越时空文明对话。

参观者可通过视频了解西周青铜器铸造的全过程,还可以体验选料、制范、熔铸、脱模等工序,仿佛穿越回三千年前的工匠作坊,亲手铸出属于自己的青铜器。博物院还推出以何尊、鼎、簋等为设计原型,融合了青铜器文物元素的文创产品,着力打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IP。

今年以来,已有全国各地的1300多批次、15万余名中小学生来到这里参观。博物院还计划与学校联动,面向幼儿园到大学不同年龄段人群,推出特色课程。

“我们将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通过展示、研究、阐释青铜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今天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宁亚莹说。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